先列点代码片段:
// ...//// 此段代码功能为从 t.txt 里复制所有数据到 out_j.txt://...1 FileChannel fcin = new FileInputStream( "d:/t.txt" ).getChannel();2 FileChannel fc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 new File( "d:/out_j.txt" )).getChannel();3 ByteBuffer buff = ByteBuffer.allocate( 1024 );4 long t1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56 while( fcin.read( buff ) != -1 )7 { 8 buff.flip();9 fcout.write( buff );10 buff.clear();11 }1213 long t2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14 long size = fcin.size();15 javax.swing.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 null, size + " 字节, 耗时 " + ( t2 - t1 + 1 ) + " ms." );...----------------------------------------------------------------------------------------------------SDK 文档里对 ByteBuffer 的说明为:public abstract class ByteBufferextends Bufferimplements Comparable <ByteBuffer>这说明 ByteBuffer 是继承于 Buffer 的抽象类, 实现了两个接口.行3 通过 allocate() 分配了一块 1024 字节的缓冲区, 并返回一个 ByteBuffer 对象. (抽象类不能直接 new)行6 fcin.read() 将数据读入到 buff. 此处的 read() 是 FileChannel 类的一个虚函数.行8 buff.flip() 这个调用就是开头一直无法理解的部分.----------------------------------------------------------------------------------------------------SDK 文档里的对 flip() 的说明是:public final Buffer flip()反转此缓冲区。首先对当前位置设置限制,然后将该位置设置为零。如果已定义了标记,则丢弃该标记。当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时,经常将此方法与 compact 方法一起使用。我最终的理解是: 文档翻译得太差了, 把不应该翻译的内容也译成了中文, 所以反而不容易理解.关键就在以下 2 处:当前位置: 这个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缓冲区中的当前数据指针, 或是 中的游标, 记为 curPointer.限制: 这个可以理解成实际操作的缓冲区段的结束标记, 记为 endPointer.反转: 这个完全是对 flip 这个词不负责的翻译, 如果参照 DirectX 里的 flip() 而译为翻转/翻页, 那就好理解得多, 就像写信/看信, 写/看完一页后, 翻到下一页, 眼睛/笔从页底重新移回页首.这个翻转背后的操作其实就是 "把 endPointer 定位到 curPointer 处, 并把 curPointer 设为 0".关于标记, 在这里不涉及. 下一句说到常与 compact 方法一起使用, 是可以想像的, 因为 compact 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压缩, 有效数据的真实长度发生了变化, 肯定需要用 flip 重新定位结束标记.在填充, 压缩等数据操作时, curPointer 估计都是自动更新了位置的, 总是指向最后一个有效数据, 所以每次调用 flip() 后, endPointer 就指向了有效数据的结尾, 而 curPointer 指向了 0 (缓冲起始处).举个图例:(c 和 e 分别代表 curPointer 和 endPointer 两个指针)* 先是一个空的 ByteBuffer (大小为 10 字节)--------------------------------------ce* 然后填充 5 字节数据-------------------0 1 2 3 4-------------------e c此时, endPointer 尚在 0 处, curPointer 移到了数据结尾.经测试, 此时若取数据, 将得到 5 个字节, 内容通常为 0 (也有可能是未知), 因为实际上取到的是从 c 处到缓冲区实际结束处的 5 个未初始化的字节.(QZone 字体处理不正确, 此处 c 是在 4 的下面, e 在 0 的下面)* 调用一次 flip() 后-------------------0 1 2 3 4-------------------c e此时, endPointer 先被移到 curPointer, 然后 curPointer 移到 0.通过测试可见, ByteBuffer 取数据时, 是从 curPointer 起, 到 endPointer 止, 若 curPointer > endPointer, 则取到缓冲区结束.(QZone 字体处理不正确, 此处 c 是在 0 的下面, e 在 4 的下面)再看上面代码的关键片段, 行 8 处调用 flip() 即有两个作用, 一是将 curPointer 移到 0, 二是将 endPointer 移到有效数据结尾.此行可由以下两行代替:buff.limit( buff.position());buff.position( 0 );可见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应该是正确的.----------------------------------------------------------------------------------------------------总结如下:1. put 数据时, 不会自动清除缓冲区中现有的数据.2. 每一次 get 或 put 后, curPointer 都将向缓冲区尾部移动, 移动量=操作的数据量.3. get/put 均是从 curPointer 起, 到 curPointer + 操作的数据长度止.4. get/put 操作中, 若 curPointer 超过了 endPointer 或缓冲区总长度, 将抛出 java.nio.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异常.注: curPointer 和 endPointer 只是为文中方便描述命名的, 实际分别对应到 ByteBuffer.position() 和 ByteBuffer.limit() 两个方法.----------------------------------------------------------------------------------------------------疑惑:curPointer 是用 ByteBuffer.position() 取值, 用 ByteBuffer.position( int ) 赋值, 不知道 JDK 为什么要用多态来实现这两个功能, 按我的想法, 成 getPosition(), setPosition() 不是要好看好记得多啊.----------------------------------------------------------------------------------------------------跟 C++ 的简单比较:C++ 里面没有类似 ByteBuffer 的现成实现, 实现上述类似的文件复制功能, 通常要自己创建缓冲区. C++ 里读写文件通常用 FileRead(), FileWrite() 函数, 在读/写的时候, 可以直接指定读/写的数据长度, 相比下显得直观方便些, 但 JDK 这个 ByteBuffer 的方式, 确实更方便好用.ByteBuffer 作为继承自 Buffer 的抽象类, 实现了对 Byte 型缓冲的管理, 同时 JDK 里还有对应其他数据类型的继承自 Buffer 的抽象类, 分别实现对应类型的缓冲管理. 这种设计减少了编程时的工作. 如果在 C++ 中, 调用读/写函数时, 还需要考虑传入数据的类型, 通常用传入 sizeof(数据类型) 的方式指定, 除了函数调用时增加耗费外, 灵活性也更差些.反过来再想, 为什么 C 要用这种方式? 个人认为, 这是 C 标准库的实现方式, 因为在不同 OS 平台上, 对文件和设备的访问方法在系统层不一定相同, 同时硬件平台(主要是 CPU)上基本数据类型宽度也有可能不同, 标准库通过sizeof 这个宏在编译时才能确定数据宽度, 所以标准 C 代码通常可以在不同平台上重新编译.再想 C++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首先, C++ 里沿用 C 标准库的模式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 也许只是 C++ 标准库里没有类似的设计, 说不定早就有第三方通过模板实现的了.个人认为, ByteBuffer 在实现上, 可以算是一种数据结构, 在类设计上, 可以算是一种设计模式了.